历史上,支持向量机大量地使用一个被称为计算学习理论(computational learning theory))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。这个框架有时候也被称为统计学习理论(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)(Anthony and Biggs, 1992; Kearns and Vazirani, 1994; Vapnik, 1995; Vapnik, 1998)。这个框架起源于Valiant(1984),他建立了概率近似正确(probably approximately correct)或称为PAC的学习框架。PAC学习框架的目标是理解为两个给出较好的泛化能力,需要多大的数据集。这个框架也给出了学习的计算代价的界限,虽然我们不会在这里讨论。

假设我们从联合概率分布中抽取一个大小为的数据集,其中是输入变量,表示类别标签。我们把注意力集中于“无噪声”的情况,即类别标签由某个(未知的)判别函数确定。在PAC学习中,空间是一个以训练集为基础的函数组成的空间,我们从空间中抽取一个函数,如果它的期望错误率小于某个预先设定的阈值,即

那么我们就说函数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。其中是示性函数,期望是关于概率分布的期望。式子左手边的项是一个随机变量,因为它依赖于训练数据集。PAC框架要求,对于从概率分布中随机抽取的数据集,式(7.75)成立的概率要大于。这里是另一个预先设定的参数。术语“概率近似正确”来自于以一个较高的概率(大于),使得错误率较小(小于)这一要求。对于一个给定的模型空间,以及给定的参数,PAC学习的目标是提供满足这个准则所需的最小数据集规模的界限。在PAC学习中,一个关键的量是Vapnik-Chervonenkis维度(Vapnik-Chervonenkis dimension),或者被称为VC维度。它提供了函数空间复杂度的一个度量,使得PAC框架能够扩展到包含无穷多个函数的空间。

在PAC框架中推导出的界限通常被看成是最坏的情况,因为它们适用于概率分布的任意选择,只要训练集和测试集是从相同的概率分布中(独立地)抽取即可,并且它们适用于函数的任意选择,只要它属于即可。在真实世界的机器学习应用中,我们处理的分布通常有着很强的规律性,如输入空间中的大片区域有着相同的类别标签。由于缺少关于分布形式的任何假设,因此PAC边界非常保守,也就是说,它们严重高估了得到给定的泛化性能所需的数据集的规模。因此,PAC界限几乎没有任何实际用处。

一种提升PAC界限的紧致程度的方法是PAC-贝叶斯框架(PAC-Bayesian framework)(McAllester, 2003),它考虑了空间F上的函数的概率分布情况,有些类似于贝叶斯方法中的先验概率。这种方法仍然考虑任意可能的的选择,因此虽然这种方法得到的界限更加紧致,但是它们仍然是非常保守的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